近年来,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着力构建党建引领、政府主导、居民自治、社会协同的社区治理新机制,坚持居民有所需、社区有所为,从聚焦居民身边的“关键小事”做起,创新实施“五微”工程,用无微不至的服务赢取居民信任和支持,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多元“微治理” 多方参与齐抓共管

蒙阴县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,建立“大党委”工作机制,将居委会、业委会、物业企业、开发商、“双报到”单位、驻区单位、非公企业、社会组织等部门单位全部纳入社区治理体系,制定“大党委”联席会议制度,每月召开一次“大党委”联席会议,整合各方优质资源,建立分管领导、联络员专线联系制度,明确各自职责任务,扩大社区“朋友圈”,共同协商解决居民的难事、急事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。截至目前,共协调解决小区停车难、毁绿种菜、老旧小区改造等“老大难”问题130多件,完成共驻共建项目81个,累计举办“五小”进社区活动20余次,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百米”。

社区“微服务” 以民为本破难疏痛

蒙阴县充分调动“红领书记”、社区干部、社区工作者等的积极性,划分网格、专人联系,组织开展“走遍社区”活动,通过走遍辖区所有物业企业、楼栋住户、沿街商铺、企事业单位,征集意见建议,排查矛盾问题,做到熟悉人、熟悉地、熟悉事。从破堵点、疏痛点入手,把居民的呼声切实转化为民生至上的行动。汶河社区辖区内的棉纺厂家属院建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,企业破产后多年无人问津,是典型的“三无”小区,环境脏乱差、高压线路漏电隐患、下水道多年堵塞、围墙坍塌等历史遗留问题让居民住得窝心。社区党支部成立后,积极协调综合行政执法局、供电公司等职能部门及“双报到”单位、网格包扶单位,先后召开联席会议4次,投入100余万元,消除了用电安全隐患,疏通了下水管道,修复加固了围墙;成立由居民小组长、居民代表组成的物业队伍,实现老旧小区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,结束了多年无人管、无人问的状态,得到居民的广泛好评。

蒙阴县“三无”家属院开展环境整治。

点亮“微心愿” 心手相牵圆梦共建

蒙阴县创新“微心愿”六步工作法。线上线下收集,利用QQ群、微信群等平台线上收集,通过“走遍社区”入户走访线下收集。汇总研判审核,形成社区居民“微心愿”库。多方联动认领,社区和“双报到”单位、在职党员采取一领一、多领一等方式,主动认领“微心愿”。扎实组织实施,“双报到”单位、在职党员主动进社区亮身份,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居民实现“微心愿”。及时跟踪回访,通过座谈、走访等方式,定期回访,了解“微心愿”办理情况。线上线下公示,每季度对“微心愿”达成情况分析汇总,在社区“回音壁”、公开栏等公示。通过点亮“微心愿”,真正实现干群心连心、一家亲。目前,已收集“微心愿”203个,正在实施48个,完成143个。

蒙阴县在职党员为社区大学生送去“微心愿”行李箱。

文化“微课堂” 文明传承凝聚人心

蒙阴县面向社区儿童、妇女、老人等重点群体,协调各类资源开设“四个课堂”,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传递文明、凝聚人心。少年儿童课堂定期开设亲子阅读、科普大篷车、一周一主题手工DIY等内容,让孩子拥有多彩快乐的童年。妇女家政培训课堂联合商务发展服务中心、银桥技校等机构,为社区妇女开设育婴、面点、电商等内容,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精准服务。老年文体课堂联合老年大学、社区文艺骨干开设广场舞、二胡、书法等文体内容,让老年人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。物业培训课堂邀请消防大队、住房保障中心、民政局等单位定期开展物业技能和服务培训,外出参观学习,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,打造“邻里之家”暖心物业品牌。

蒙阴县社区工作者与社区老年人共度节日。

邻里“微互助” 志愿服务温情关爱

蒙阴县以居民微信群、朋友圈、互助活动为载体,搭建“邻里互动、居民联动”互助平台,组织居民开展“有事儿您说话”、“大家一起搭把手”、邻里拉呱会、邻居节等活动,在活动中增进邻里间的交流互动,由“生人社会”变“邻里之家”;发挥在职党员、社工、热心居民、退休老干部等群体作用,文昌社区成立“萤火虫”“常青藤”“五色花”等8支志愿服务队,围绕社区环境、邻里纠纷、民生小事等方面提供多样化互助服务;通过楼上楼下、邻里左右结对帮扶老弱病残困等特殊群体,形成邻里和睦、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,让社区生活充满温度。目前,累计举办各类互助活动40余次,邻里之间结对帮扶解决问题60余件。

稿件素材由临沂市蒙阴县委组织部提供